1980年代中期,一位学者发表了一篇预言性的文章,他认为,权力经济是一种以权力为核心的反生产力经济模式。在这种模式下,权力能够转化为金钱,导致权力的膨胀,最终造成政治腐败、经济衰退以及文化扭曲。这一观点在党的十八大后得到了强有力的验证,中央政府重拳出击反腐,完全印证了这位学者几十年前的预见。这位学者就是曾在文革期间批判张春桥的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。
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,胡守钧和他的小集团成为了上海民间的焦点,掀起了震动全国的巨大波澜。文革的风暴中,一些心怀不轨的阴谋家抓住时机,急于改变政权。原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、宣传部长张春桥便是其中之一。他与姚文元合作,依附江青,迅速晋升为中央文革副组长。张春桥和姚文元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后,他们开始策划通过煽动上海群众反对市委,企图篡夺上海的领导权。
1967年的“一月夺权风暴”揭开了全国范围内夺权的序幕,张春桥、姚文元成功夺取了上海市委的重要职位。复旦大学的学生们站在社会的风口浪尖,目睹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。那时,整个社会陷入了个人崇拜的疯狂,学生们的政治热情高涨,纷纷聚集在一起讨论时事。
展开剩余78%胡守钧,当时风华正茂,也在关注着这一切。他手里拿着张春桥的讲话传单,眉头紧锁,陷入了深思:张春桥究竟是什么样的人?为何他如此迫切想要取而代之,控制上海的权力?胡守钧回忆道:“在‘一月风暴’中,我并非一开始就看透张春桥的真面目,我的态度经历了从怀疑、反感到最终彻底抵制的过程。”
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刻思考,胡守钧组织学生们搜集张春桥的历史资料,揭开了张春桥的真实面貌,特别是他言行不一、虚伪的一面。胡守钧开始担心毛主席未能及时识破身边的奸佞之人,尤其是张春桥。1月23日,上海市区的街头突然出现了大量标语,声称“坚决拥护张春桥同志当上海第一书记,姚文元同志当第二书记!”这些标语是张春桥通过政治手腕推动的,得到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支持。
胡守钧焦急不安,他对学生们说道:“如果张春桥得逞,上海将永无天日,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理!”他说完,像孙悟空一样,挥起手中的标语,坚定地喊道:“咱们就是孙悟空,敢把玉帝拉下马!”于是,胡守钧带领学生们开始行动,他们走上街头,贴出反对张春桥的标语,并署名“孙悟空”。这一行动迅速在上海引起了轰动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“倒张”运动,许多曾支持张春桥的人纷纷转而倒戈。
复旦大学成为了这场运动的核心,胡守钧带领学生们在学校召开誓师大会,他坚定地告诉大家:“张春桥是一个伪君子,他是毛主席身旁的恶魔!”胡守钧激动地举起手,“反对张春桥,你们怕不怕?”台下响起了排山倒海的呼声:“不怕!我们愿意为真理而献身!”胡守钧眼含泪花,拍着桌子说道:“让我们誓言,不打倒张春桥,誓不罢休!”
胡守钧的领导让这场运动形成了巨大的声势,但张春桥并没有坐以待毙。1月30日,张春桥紧急通过文革期间唯一的“中央文革特急电报”,联系了陈伯达、江青、康生等人,获得了镇压“孙悟空”运动的权力。张春桥和姚文元急忙命令王洪文带队前往复旦,展开军事镇压。王洪文亲自指挥,派出大批人马围困复旦大学,并将学生们中的一些关键人物抓捕。
然而,尽管“孙悟空”运动最终被镇压,胡守钧等人被捕并遭受了极为严酷的迫害。1970年10月20日,上海江湾体育馆举行了一个40万人的声讨大会。胡守钧在短短8个月内被批斗超过200次,每天都要在毛主席像前请罪,稍有不顺就遭到拳打脚踢。他被迫看着各种针对自己的大字报,上面写着“枪毙”、“杀头”的字眼,胡守钧怒目而视,内心充满愤怒,却始终保持沉默。
这种酷刑持续了整整8年,直到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,胡守钧才得以恢复名誉。1978年,经过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的重新审理,胡守钧被宣告无罪,并完全平反,终于回到了复旦大学。历经苦难后,他重新回到了充满阳光的校园。
历史终于翻过了沉重的一页。今天,当中国迈向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时,每一个有良知和尊严的中国人都应该深刻反思那场民族浩劫,确保类似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